按金浴佛(8寸8)
● 鎏金工藝
● 誠心製作
● 嘉南品質嚴選
● 保存持久 限量手工商
【 商 品 保 養 】
● 禁用腐蝕溶劑:禁止使用銅油或其他腐蝕性溶劑擦拭。
● 臉部勿擦拭:臉部及彩繪部份勿用水擦拭,可用軟質毛刷及棉花棒清理。
● 觸摸即擦:用手觸摸佛頂后應立即將手痕擦去。
● 微濕擦拭:可用微濕的布擦拭,必要時可加些中性清潔劑。
● 避免碰撞:搬運時應以絨布、氣泡布等包裝,並注意固定,避免碰撞。
【 鎏 金 佛 俱 的 注 意 事 項 】
嚴禁使用銅油或腐蝕性溶劑擦拭。
盡可能將佛像至於玻璃佛龕中或將佛像與香爐保持適當的距離。
【 浴 佛 節 由 來 】
三千多年前,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於夢中見到六牙白象從右脅進入,因而懷有身孕。
十個月後,夫人在回娘家待產的路上,經過藍毗尼園,看到一株無憂樹,便舉起右手攀扶,此時,世尊即從右脅降生,並且向四方各走七步,腳下步步生起大蓮花,然後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(「我」指眾生本具的佛性)
此時大地震動,天女散花,四天王以十二種香湯、名花灌沐太子金身,九龍從上而下吐水,一溫一涼為佛沐浴,人天歡欣鼓舞,因世尊的到來,為三界熱惱的眾生,帶來無比清涼的佛法,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。
為了紀念佛陀的誕生,後人於是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,舉行盛大法會。透過法會儀式,提醒自己外離身垢,內離心染,時時保持身心清淨,啟發內在智慧,證得佛果。
【 浴 佛 功 德 】
● 《浴佛功德經》記載,以清淨心灌沐佛像,有十五殊勝功德 —「現受富樂,無病延年,於所願求,無不遂意,親友眷屬,悉皆安穩,長辭八難,永出苦源,不受女身,速成正覺。」
● 《灌洗佛形像經》中載:「諸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,浴佛形像如佛在時,得福無量,不可稱數。」
【 浴 佛 期 間 】
漢傳-浴佛節:每年農曆四月初八,紀念佛陀誕生,以浴佛儀式為祈願。
藏傳-薩嘎達瓦節:藏曆四月一日起,是藏傳佛教傳統的薩嘎達瓦節。即佛陀釋迦牟尼誕生、涅槃、成佛的日子。
【 浴 佛 的 方 法 與 順 序 】
浴佛時,以虔誠恭敬的心,誦持"浴佛偈",以手持香湯浴佛,並以此廻向祈願
手要輕倒,以免讓淨水濺出盆外。
【 光 耀 璀 璨 恆 久 遠 的 佛 教 工 藝 】
1、可收藏,可保值,可流傳
2、保存度持久
3、佛像藝術的極致技藝
4、光明璀璨、百年不晦的保值藝術
● 鎏金類的法器與佛像,因外觀有金碧輝煌的效果,使人見了心生歡喜與莊嚴之心。目前以鎏金技術製作製佛俱的手法眾多,舉凡佛像、法器、法像,都可以見到鎏金工法的運用。
● 以金莊嚴佛,令人心生歡喜,黃金裝佛裝自己,遮蓋如來蓋自身
● 《三世因果文》上說,供養黃金製作的佛像,能帶來修持上的功德。因此,鎏金是金裝佛像的工藝之一,也是古人流傳下來製造佛像與保護文物的一種技藝。
【 鎏 金 歷 史 】
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鎏金技術的國家。古人在戰國時期就巳運用這項技術在銅器上,一直到兩漢時期鎏金工藝大放異彩,為後代留下許多值得珍藏的古物。在兩漢時期,鎏金技術當時被稱為「金塗」或「黃塗」,唐代稱為「鍍金」。歷代流傳下來的鎏金文物外表燦爛奪目,也延緩時空演化帶來的氧化作用,因此保存良好。
鎏金的名詞最早出現在宋朝,當時丁度等人編修了《集韻》,裡頭便記載了:「美金謂之鎏。」現代傳統的“火鍍金”,也稱為鎏金,或是“黃金塗”與“金黃塗”。
採用現代工法,牢固,不易脫落。 精密脫臘鑄造技術成型,表面經修飾、研磨、拋光後再予以配色,一般而言佛身以鎏金、鎏銀處理,使整體莊嚴美觀歷久彌新。
● 美觀實用
● 保存度持久,耐高溫
● 延展性良好
● 科技方便